陆丰咸茶清香爽口,地方特色风味浓郁。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由于其元素属五谷杂粮系列,是当今社会最盛行的一种饮食品种。对于研究海陆丰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科学价值。被陆丰市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丰咸茶由来已久,具有数百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闽南一带百姓大规模迁徙粤东,随后陆续流入海陆丰。其时他们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陆丰咸茶就是他们南迁带入并留传至今的饮食习俗。
陆丰咸茶,陆丰民间称泡茶、泡芝麻茶、泡爆米花茶和泡菜茶。是陆丰旧时民间群众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现在,陆丰每个家庭仍然留存有一套擂咸茶工具。咸茶的制作工具一是茶槌,二是擂钵。茶槌长约2-3尺,一定须选用番石榴的枝干或油茶树干做成。擂钵为陶制圆形牙钵,直径约1.5市尺,也有1市尺的小擂。内四周为错落有致的罗纹,外型拙秀兼容。擂茶时,把茶叶连同炒熟了的芝麻放进擂钵,稍为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入熟花生和少许食盐以及数片薄荷,再慢慢地有节奏旋转茶槌至成糊状,然后冲进滚水即成。
陆丰咸茶主要有“饭茶”、“苦刺心茶”等两种饮食形式。其中“饭茶“流行于甲子镇以及湖东一带沿海地区。其制法是:将茶叶、芝麻、薄荷等陆续擂好冲上开水后,在碗上泡上焖熟的干饭,有的还加上煮熟的白米豆、绿豆等豆类及配料,放入爆米花,即成“饭茶”;“苦刺心茶”则盛行于东海镇,以长在该镇附近山区山坡、溪旁的一种叫“苦刺”的野生植物的鲜嫩芽心为主,放进擂钵,加入适量食盐擂成浆冲入滚水,加上爆米花和炒过的花生米等佐料就可饮食。陆丰咸茶中还有一个最高档次的品种,叫菜茶,又叫“起鼎茶”。菜茶盛行于蔬菜季节的秋末和春初,是把炒熟的菠菜、芥兰菜、包菜、芹菜、茼蒿、青蒜、香菜、荷兰豆、香菇和豆粉丝、豆腐枝、猪肉、腊味、虾米、墨脯、鱿脯、鲜蚝、鲜鲤鱼、鲜蚶肉等混合盛于碗里,泡上兼有鸡汤或猪骨汤的烧茶之后,再撒上爆米花、胡椒粉和炒过的花生米、比目鱼碎末,便成为最好的菜茶。
陆丰咸茶调制一般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从不插手。是陆丰妇女敬客的礼仪之一。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已餐茶,牙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每当有客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要将爆米花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咸茶的碗里,然后热气腾腾地端给客人品吃。并不时殷勤地为客人一碗、两碗、三碗添上茶汤和爆米花等,硬劝你放开肚子吃。客人吃得愈多,主人愈高兴。别有一番情趣。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陆丰民间红白喜事中,也风行咸茶习俗。凡订婚完娶、生男育女、远行归来、逢年过节、病痛痊愈、化险为夷、消灾匿祸、丧家白事,乃至蒙冤平反、儿孙考取大学等,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摆“咸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请“定头茶”,女方则要回请“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请“过运茶”。如果这家那户近年添了孙子或娶了媳妇,则兼有“泡丁茶”和“泡新茶”的意思,那就更热闹了;如白事也要食咸茶:女界奔丧要食咸茶,死人头七(日)、二七(日)、三七(日)要食咸茶,完坟要食“辞山茶”,百日之中每旬夜晚要食“丁忧茶”,周年要食“对年茶”。
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爆米花的脆、炒花生的酥和芝麻的香等口味。由于其元素多属五谷杂粮系列,故常饮具有养颜美容、清凉解毒、去滞消食、补中益气等功效。如在茶中加入少许胡椒,对胃寒体弱、夜尿频密者,可起温中散寒之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它已作为陆丰一种风味小食走出平常百姓家,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市场。
陆丰咸茶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盛行的一种饮食文他,是陆丰饮食文化的一个显著代表,具有较高的经济潜力和价值。同时对于研究海陆丰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