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珊(1871-1933),杨其珊,广东省东部,汕尾市东北部陆河新田人,移居海丰公平大湖村务农。少年跟堂叔父杨育月往福建少林寺学武术兼学医,成年以后开武馆和行医为业。后入赘小溪峒(现称埔仔峒)黄土岭村。1922年协助彭湃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参与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曾任海丰总农会副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财政部长,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1933年9月在陆丰碣石溪被叛徒杀害。
基本信息
目录 |
---|
简介
乳名妹娘 ,1871年生,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原籍陆丰(陆河)新田参将府村。
杨其珊,是海陆丰农民运动和苏维埃革命斗争时期享有盛名的农民领袖之一。曾任海丰县总农会副会长、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委员、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席团成员、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
人物生平
杨其珊1922年结识开创农民运动的彭湃,参与组织农会,协助彭湃领导农民斗争。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成立,任副会长。当年夏,农会发展至附近各县,相继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广东省农会。杨其珊任省农会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当年7月26日和8月5日,海陆丰连遭两次台风袭击,洪涝潮灾,农村损失严重,杨其珊与农会执委深入农村救灾,调查损失。开会决定至多三成交租。这个决定同地主阶级发生冲突,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反动军警,武力进攻农会址,杨其珊与陈梦等25位执委和骨干被捕。当年冬,杨其珊等经彭湃营救出狱,1922年春准备恢复农会,但王作新再次布告取缔农会,在此情况下彭湃前往广州,杨其珊和郑志云等秘密领导农会斗争,以"十人团"的形式开展活动。杨其珊分工领导公平和惠阳、紫金、陆丰交界地区,不但坚持了斗争,还发展新会员,仅公平和惠阳的高潭两地,就发展300多新会员。
1925年2月下旬,东征军克服海丰,彭湃在周恩来协助下建立中共党支部,杨其珊是第一批党员,同时恢复农会,改称县农民协会。杨其珊协助彭湃做了大量工作,4月14日,他在参加追悼孙中山的工农界群众大会上,号召大家要觉悟奋斗,打倒资本家,打倒地主,要联合起来,万众一心谋将来的胜利。20日,他和林苏、郑志云一同往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向大会提出"拥护农民利益"、"民选县长"、"取消杂捐"、"撤销驻防军队"等多项提案。他回海丰后,积极筹备海丰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杨其珊和执委们为恢复社会秩序,继续发展农会忘我工作,同时在公平山区发展党员,建立支部。
1926年8月12日至19日,海丰县农民协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杨其珊再次当选为执行委员。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和社会各界及第六届农讲所学员代表慰问了海丰农民自卫军,杨其珊和彭湃分别代表县、省农民协会致慰劳词,他希望农军兄弟以后更加努力奋斗。
根据罗林虎调研,杨其珊是个相当不简单的人物,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其珊当选为中央委员。其时,杨其珊正参加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胜利后任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9月,参与领导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任工农专政的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席团委员。中共海陆丰地委改组为海陆丰县委后,杨其珊任县委农运委员。敌军来攻,党政军主动退守山区,杨其珊在东江特委和海陆丰县委所在地黄羌地区参与第三次的武装起义。1927年11月1日,起义武装再次攻克海丰县城,在18日举行的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杨其珊当选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以主要精力抓土地革命工作。至1928年2月,全县土改分田面积达原有耕地面积的80%。
1928年3月,国民党重兵攻陷海丰县城后,杨其珊在山区坚持领导农民斗争。12月,海陆惠紫暴动委员会改组为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杨其珊任委员。1930年6月,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成立,杨其珊当选为委员,此后敌军不断进攻根据地,1931年他的两个儿子相继牺牲,唯一的男孙也在山上病饿死亡。杨其珊虽然年事已高,仍化悲痛为力量,以其在农民中的崇高威望,继续坚持组织群众反"围剿"斗争。至1933年9月26曰,杨其珊不幸被叛徒暗杀,时年62岁。
人物事迹
1923年1月1日,彭湃在县城召开各乡农会代表大会,宣告海丰县总农会成立,他亲任会长。经彭湃提议,杨其珊当选为县总农会副会长。从此,他开始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海丰总农会是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设有教育、卫生、财政、农业、仲裁等部,工作范围包括一切与农民政治、经济生活相关的事务。此时,海丰全县加入农会者已达两万户,共计十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会的工作千头万绪。杨其珊担任县农会副会长后,既感到十分兴奋,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他努力地协助彭湃开展工作,到各区乡农村宣传发动,办农民学校,排解农民内部纠纷,办农民医药房……。他处处为农民兄弟的利益着想,越干越有劲头。
1923年3月中旬,海丰地主豪绅组织"粮业维持会"串通法庭无理扣押拒绝加租的六名农民,彭湃、杨其珊领导县农会予以坚决还击。他们召集了6000多名农会会员举行集会声讨,并到法庭前示威,这可吓坏了法庭,乖乖地释放了被押的农民,县农会领导的这场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海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广泛。在彭湃的指导下,陆丰、紫金、惠阳、五华等县也以海丰为榜样,纷纷成立了农会组织。1923年5月,海丰县总农会扩大成立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不久,农民运动又扩展到潮阳、普宁、惠来、潮安等县。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像汹涌澎湃的巨浪,迅速席卷东江各县。
1923年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改组为广东省农会,会址设在海丰县城,彭湃当选为委员长,杨其珊当选为13个委员之一,并任财政部长兼交际部成员。这年夏,海陆丰两县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袭击,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农民坚决要求减租,为此,农会作出"至多三成交租"的决议。地主豪绅组织"粮业维持会"不顾农民死活,坚持要十足收租,并密谋用武力镇压农会的减租运动,于是,彭湃和杨其珊发动两县农民展开抗租斗争。8月15日,农会在海丰县城举行减租誓师大会,到会农民两万多人,彭湃和杨其珊等农会领导人在会上先后演说,号召两县农民团结起来,争取抗租斗争的胜利。第二天拂晓,县政府的反动武装突然包围了总农会,杨其珊一闻枪声,一骨碌爬起来,三拳两脚把冲到面前的几个敌人打倒,正欲率领众人突围,几支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他,杨其珊等25人终因赤手空拳、寡不敌众而被捕。海丰县长王作新亲自审问,杨其珊对其严厉驳斥:"我们农会就是帮助穷人救穷人。你们这些压迫农民,不顾农民死活的狗官,我们早晚会将你们打倒!"王作新恼羞成怒,下令将杨其珊毒打一顿,戴上镣铐,捉入狱中,海丰总农会和各区乡农会同时被解散。
1924年1月,在彭湃的多方营救下,杨其珊等人被释放出狱。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建立起来,不久,彭湃被调往广州,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工作。海陆丰农民运动暂时转入低潮,杨其珊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带领农会干部开展秘密活动,等待时机,他相信,农民运动重新兴起的日子一定会很快到来。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东征,为海陆丰和东江地区农民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彭湃随东征军回到海丰。海丰县、区乡农会迅速恢复。彭湃和杨其珊继续分任县农会正、副会长,而且还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以及工会等组织。4月,中共和共青团海陆丰特别支部同时建立,在此期间,杨其珊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杨其珊作为海丰县的三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此时,全省已有22个县成立了农会,农会会员已达21万多人,杨其珊看到广东农民运动呈现的大好形势,心里感到十分高兴,更加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农会的工作中。
1925年至1926年,海丰县的农民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高潮,至1926年7月,全县建立了九个区农会、两个分区农会、779个乡农会,会员发展到214万多人,农会和会员数均列全省前茅。彭湃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全省的农民运动上,杨其珊作为县农会的主要领导人,惟有拼命工作,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
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在上海和广州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面临破裂边缘。中国共产党于4月底至5月上旬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其珊虽未出席大会,但以他在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仍被大会选为中央委员。
这时,广东国民党反动派已开始在广东各地实行全面"清党",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中共东江特委按照广东区委的指示,立即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领导东江各县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予以坚决反击。5月1日,海陆丰两县同时举行武装起义,顺利地占领了两县县城,当天,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在县城成立,杨其珊为11个政府委员之一(不设主席),并同时担任县农会会长。国民党反动派很快调遣军队夹攻海陆丰。5月9日,海丰农军与敌军激战一天后撤出县城,杨其珊与中共海陆丰地委率领农军转移到海陆丰交界的公平、新田山区,准备发动新的起义。在此期间,中共海陆丰地委改称为海陆丰县委,杨其珊被推举为县委农运委员。
南昌起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示广东省委在广东广泛发动武装暴动,策应南昌起义军进入东江,中共海陆丰县委立即予以响应,于8月间发动了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1927年8月16日占领了海丰县城,成立了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杨其珊又当选为七个主席团成员之一(不设主席)。1927年9月25日由于优势敌人的围攻和农军弹药缺乏,起义武装被迫撤出县城。
1927年10月底,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丰县农军与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成立的红二师互相配合,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1日起义部队再次攻占海丰县城,党组织派彭湃回到了海陆丰,于11月中旬成立了海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杨其珊在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以全票当选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13个委员之一(不设主席)。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杨其珊凭着多年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协助彭湃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着手没收分配土地、扩充工农武装、镇压反动势力等,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仅仅经过三四个月,海丰就完成了没收分配土地的80%,全县各区均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组织了赤卫队近十万人,贫苦农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海丰城乡到处都充满了崭新的气象,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中共中央在1928年1月3日的决议中指出:"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和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第一次组织成工农兵群众的无限制的政权。"海陆丰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广东当局的忌恨和恐慌,1928年2月下旬,反动派调遣了两万多兵力分数路"围剿"海陆丰苏维埃。3月初,海陆丰两县城和大部分乡镇先后失守,杨其珊被派往陆丰领导开展反"围剿"和恢复苏区的斗争。
在困难时期,他与陆丰县委领导赤卫队不失时机地袭击敌人据点,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29年初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红四军进入赣南创建根据地,随后红四军又三度入闽,帮助闽西根据地的创造,对广东革命形势有所促进,东江的革命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逐渐恢复,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东江苏维埃政府等先后成立,杨其珊均当选为主要领导成员,同时兼任东江苏维埃政府的执行委员,参与领导海陆惠紫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在杨其珊等人领导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又重新发展,海陆惠紫苏区发展成为东江革命根据地一块重要苏区。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第四次"围剿"工农红军,广东军阀也疯狂响应,轮番"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海陆惠紫苏区首当其冲,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杨其珊及其战友只好带领队伍转移到深山隐蔽下来,过着极其艰苦的游击生活。他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饥饿、疾病、敌人的搜捕时刻都困扰着他们。但杨其珊的革命斗志不减,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坚持斗争。
1933年9月的一天,杨其珊带领一名战士秘密到陆丰碣石溪高岗村活动,被一个认识他的叛徒告了密,他一进入村子即遭到当地反动武装袭击。杨其珊猝不及防,壮烈地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