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自然地理
来源: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5-02


位置境域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和东经114°54′~116°13′之间。东同揭阳市惠来县交界;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紫金县;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 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

地质地貌

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地质年代最早是三叠系上统,继而侏罗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及第四系列化冲积砂砾层出不穷等组成。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构成复杂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全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m,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在,约占总面积的43.7%。

河流

汕尾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

气候

汕尾市地处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

汕尾市气候温暖,多年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约260天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2500毫米,最多年的年雨量可达3728毫米。雨热同季是汕尾市气候特点之一,雨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85%左右。全市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48%,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光合潜力每1亩约7400公斤。


上一篇:行政区划      下一篇:自然资源
版权所有 · 2018 汕尾市图书馆
本馆地址:城建规划局办公大楼一楼 电话:0660—337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