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红色故事 彭湃: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来源: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24


红色经典故事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10月,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早年在一篇回忆彭湃的文章里,称彭湃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钟敬文说:“一想起这位中国农民忠实的朋友和导师,我就感到理想的庄严,理想的尊贵。因为他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


  彭湃自述家况是:“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


  当时海丰县是广东社会矛盾尖锐之地,官绅横行不法,鱼肉百姓。自小生活在这里的彭湃,目睹了巨大的两极分化,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困惑,也萌发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


  1917年彭湃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20年和留日学生组织赤心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在日期间,彭湃一度深入研究宗教和探讨无政府主义,希望从中发现解决社会阶级矛盾的方法。后来,他从河上肇、堺利彦等日本的社会主义者那里了解到马列主义。他认定,只有进行民族和民主这两重革命,才能解放中国的社会。


  彭湃的五弟彭泽与彭湃一同留学日本,他在《往事的回忆》一书讲述当时彭湃在日本的情况:“他初到日本时,穿的是笔直的西装,吃的也很讲究。自从他钻研马列主义和参加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之后,他穿衣服很随便,吃的也很简单”。


  1921年,彭湃回国后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在海丰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创办《新海丰》刊物,宣传革命思想。 (待续)(摘自新华网、《晶报》等)


上一篇:走进海丰识彭湃      下一篇:彭湃事迹
版权所有 · 2018 汕尾市图书馆
本馆地址:城建规划局办公大楼一楼 电话:0660—337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