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马思聪 音乐,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源:马之庸 向泽沛 何平 周豫 戴珂 郝帅 郭珊 黄泸容   发布时间:2018-04-24




马思聪夫妇与女儿。


马思聪夫妇刚下飞机。

核心提示


翻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世纪20年代末,有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响亮名字——马思聪,随着他美妙的琴声在中华大地响起;30年代一部充满民族神韵的小提琴杰作《绥远组曲》,让他名扬国内外,其中第二乐章《思乡曲》的艺术魅力,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成为马思聪的代名词。

2012年5月7日是马思聪诞辰100周年,广东省、汕尾市及海丰县各界人士隆重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表达对大师的缅怀与崇高敬意,南方日报记者也有幸采访了马思聪堂侄女,也是马思聪在广州唯一的近亲马之庸女士和马思聪的入室弟子、跟随其学琴时间最长的学生、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向泽沛先生及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何平院长。

文革期间“出走”

他既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保护艺术财富

南方日报:“文革”期间,马思聪离开祖国举家赴美,当时被认为是“叛国投敌分子”,直到1985年才平反。2007年马思聪夫妇的骨灰得以归葬广州,当时其子马如龙曾说:“父亲生前一直对我们说,我没有对不起祖国。对的就是对的,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我们如何看待马思聪的“出逃行为”?

马之庸:其实,当时马思聪并不是自己想要跑,只是到处都没有人敢收留他,不走不行。当时他还犹豫,他以为“文革”一阵风就过去了,但实际上不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走可能会死,但他又满怀理想,还有很多创作计划还没完成。毕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应该还有很长的艺术生命,他的“出走”既是保命,也是在保护他的艺术财富。后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离开中国》,里面提到“当时的人是没有理性的,我不能忍受这样的摧残。”

他爱祖国、爱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要创作自己民族的音乐。他不喜欢党派之争,艺术上的派别讨论他也不参与。他当时的心情是沉痛的,他爱国,但最后还是离开了,假如他不走,就没有后期的包括歌剧、舞剧、双小提琴协奏曲等等各种创作,也不会有台湾采风的经历,他当时创作了很多以高山族民歌为素材的《高山组曲》等等,所以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抗争“文革”是对的。



版权所有 · 2018 汕尾市图书馆
本馆地址:城建规划局办公大楼一楼 电话:0660—337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