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回顾你脚边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
谁就要赋予血的代价。
……
茶花开满山头,
红叶落满了原野;
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
我们战斗在茅山下。
……”
这是一首充满了壮志豪情的诗,作者是丘东平的战友陈子谷。1941年7月,丘东平在盐城华中鲁艺拿它作为自己的长篇小说《茅山下》的诗化引子。然而,长篇小说只完成了前五章,三万五千字,丘东平作为鲁艺的负责人,就在日寇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扫荡中,于7月24日拂晓,为掩护鲁艺二队师生突围,不幸中弹殉国了。短暂的生命在他31岁这一年画上了句号。
战场硝烟散去,人们在他的背包里见到了浸透了鲜血的小说手稿《茅山下》。“谁要自由,谁就要赋予血的代价。”这是东平的自白,还是他生命的绝唱?历史把他的青春定格在盐城建湖北秦庄的一个桥头,成了一尊瞻望未来的雕像,无论岁月如何穿梭,东平的脸庞上也不会爬满皱纹了。
据说,1938年,东平在汉口“军筹处”时,他把出版了的中篇小说《给予者》送给叶挺将军,叶挺接过书随手翻开扉页,眼光掠过第一小段,笑了起来,“东平老弟,这段文字在我看来就是你自己的写照。你就是给予者,你曾经参加过给日本鬼子以致命打击的淞沪战争,你过去和现在都在支付着你的精力、心血和生命一切,我没有说错吧?”将军没有说错。孰料这不错的话成了东平3年后的预言。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在日本见到过郭沫若,郭沫若既赞美他的作品,也赞美他的性格,在日本写下文章《东平的眉目》。
这位曾受到过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老一辈作家赞许过的革命作家,在文坛上却受到冷落。早在四十年代,胡风在《东平短篇小说集》题记中说:“东平为它战斗,为它献命了的祖国底明天终于要到来,那一天也就是东平在全貌上和读者见面的一天罢。”
那一天早已经到来,我们评价这位被遮蔽多年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不是开始了呢?
上个世纪30年代已成名的中国作家,不乏迎着血雨腥风奋然前行,自觉肩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的给予者。这位生于广东海丰县马福兰村,牺牲于苏北建湖北秦庄的给予者丘东平,生命的历程只有31个年头,似流星一闪,便倏忽不见了。
就是这样短暂的31个年头,他的生命却丰富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