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媒体报道 Celebrity stories
走进“小莫斯科”重温彭湃理想激情
(发布日期:2016-03-17    浏览量0 )

彭湃塑像傲然挺立,俯视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丁玎摄

参加“走读红广东”的青年学生感慨:彭湃真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值得青年永远铭记学习

虽然没有莫斯科“红场”的大名气,但海丰“红场”依旧是广东人心中的红色胜地。

6月,阳光明亮,街市熙攘,坐落于海丰闹市中的红宫红场,在松柏与木棉的掩映中显得静谧庄严。6月14日,由南方日报社、团省委、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百万青少年“走读红广东”活动走进汕尾,头一站,便是红宫红场。

1927年,彭湃领导海陆丰人民举行了3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当年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当时,代表大会会场四周用红漆粉刷,这座建于明代的学宫从此改名为“红宫”。

海丰1926年就有马克思路和列宁路

全国第一个农会的会旗会徽,大革命时期革命志士的血书、血衣,起义用过的大刀、长矛、枪炮……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的革命文物陈列室,安放着彭湃和他的战友们生前的日常用品、笔迹、革命刊物等革命历史文物。

文物沉默不语,却勾起那些遥远的记忆。参加“走读红广东”的青少年,时而驻足观看,时而交流心得,时而拍照留念。

纪念馆陈列的彭湃亲自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彭丽欢告诉他们,该报告于1926年开始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上连载,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瞿秋白评价“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将该书列入《农民问题丛刊》中,并指出彭湃这篇著作及其他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材料“乃本书最精粹部分”。

1926年8月,一位叫杨白的记者来到海丰,3个月后,他在共青团广东区委机关刊物《少年先锋》杂志发表了《“小莫斯科”记游》。如今,这篇报道安静地躺在陈列室内,让不少共青团员着迷不已,有的还用笔仔细抄写报道中的话:“请你由马鬃看到海丰城,又由海丰城看到公平,转看到汕尾,哪一块地方,不撞见工友农友的小乐园——— 农会工会?哪一班的农友工友,不在他们的小乐园当中,过他们艰难奋斗却是乐也陶陶的生活?”这位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敏感地发

...


上一篇:昨夜今晨恭候马思聪      下一篇:走进海丰识彭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