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媒体报道 Celebrity stories
乡情:萦绕马思聪一生的旋律
(发布日期:2016-03-21    浏览量0 )

□人物述林 ■摘自《广州日报》 马思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创者、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就在巡演的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打破了当时小提琴音乐全部为外国作品独占的局面。今年5月20日,是这位出生于广东海丰的音乐家逝世20周年。 不论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还是在出走他国的漫长岁月,乡情二字始终萦绕在马思聪心头。抗战期间,在逃亡的艰苦生活中,他写出了《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杰作,被视为他的代表作的《思乡曲》便是《内蒙组曲》中的一首。 《摇篮曲》打破西乐垄断 在音乐创作中,“乡情”便是民族特色和中华传统,也是马思聪一生不断的追求。他不满足于仅仅演奏西方音乐家的作品,他立志要创作出中国现代的音乐作品。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就在巡演的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打破了当时小提琴音乐全部为外国作品独占的局面。1935年,他以故乡民谣《白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摇篮曲》,被视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开端。 他说:“一个作曲家,特别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之外,极为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她有着丰富的音乐宝藏,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这份遗产是我国作曲家特有的礼物,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 马思聪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曲调,注入了自己大量的作品当中。而他的许多重要作品,更是直接从民族传统中取材。 即使寓居大洋彼岸,他仍为唐诗谱曲;根据《聊斋》创作芭蕾舞剧《晚霞》;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故事创作歌曲《热碧亚》。而这段时期谱写的歌曲和小提琴曲中,无不蕴藏着悠远的思乡之情。 美国居所里挂的都是国画 在马思聪美国费城的居所中,室内四壁悬挂的都是近代的古代的国画。客厅中是一幅马寿华的书法,写着两首王维的唐诗,一首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另一首是“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墙上的画经常换,但是这副书法却始终挂着。 赴美20年,马思聪和子女讲话或者和其他中国人讲话时,从来都不会夹杂英文。每次接电话,他总是说“喂”,从来不说“哈罗”。尽管他的英文精确

...


上一篇:我听过马思聪演奏《第一回旋曲》      下一篇:一代音乐巨匠马思聪“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