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高,花白头发,和蔼可亲的笑容,温和朴素的话语,看上去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然而,88岁的他,背后却有着惊涛骇浪的故事。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这一生,就像他一辈子的作品——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矢志报国,隐姓埋名三十年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将来,要不学航空,要不学造船,再也不能让祖国受人欺负!
“高中毕业后,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时录取了我。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爱海,最终选择了造船。”他说。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露骨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痛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我被调过去说要搞核潜艇。”黄旭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自己一直从事潜艇的研究工作,是名老党员,组织上放心。但接受任务后必须隐姓埋名。
接受任务前,黄旭华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母亲再三嘱咐道:“过去颠沛流离,如今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他答应了。
但是,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儿子。
攻坚克难,殚精竭虑一生情
研制初期最大困难不是物质匮乏,而是根本没有知识和人才。
谁都想不到我国的核潜艇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计算推理核潜艇的形状、布局。最终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最科学的水滴线型为艇体形状。
确定了核潜艇的艇型,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从核潜艇的艇型方案到弹道方案、从模型制造和模拟试验……“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我们会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
在进行核潜艇的试潜和定重测试时,黄旭华用“秤”的土办法。他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
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浮上水面时,黄旭华难掩眼泪长流。正如钱学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