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名人故事 Celebrity stories
杏林之家走出“中国核潜艇之父”
(发布日期:2016-03-22    浏览量0 )


黄旭华夫妇与家人在一起。 通讯员 摄

不久前,聿怀中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黄旭华院士。在妻子、女儿及六弟黄绍赞夫妇的陪同下,黄旭华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记者走近黄老与他的家人,一窥这位出身杏林之家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背后鲜为人知的家风故事。

少小离家刻苦求学

原名黄绍强的黄旭华1926年生于海丰,由于家乡没有高小,他从小便离家独自到汕尾读小学。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汕头沦陷。翌年春,聿怀中学搬迁至五经富坚持办学。怀着报读聿怀中学的迫切愿望,1938年正月初四,黄旭华靠着两条腿走山路,从汕尾到五经富走了四天,走到脚生血泡,到聿怀中学求学。当时,白天为了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师生们随身带着课本笔记,躲到甘蔗林中上课,晚上则用墨水瓶盛上煤油点上灯芯复习,条件极为艰苦。

为了找寻“一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黄旭华从聿怀中学毕业后便辗转到了当时的西南文化中心桂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桂林中学,后在重庆大后方考取了当时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学院”的上海交通大学,攻读造船系。

回忆起那段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黄旭华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完全是受父母亲的影响。黄旭华的双亲都是医生,他们没上过大学,只是在汕头的福音医院跟着英国医生学习,他们常常为无能力救治更多的疑难病人引以为憾。也因为如此,父母亲非常重视教育,从小教育黄旭华兄弟姐妹9人要好好读书,有所成就。父母亲克勤克俭地从家里培养出了6个大学生,父亲还于1942年在汕尾和乡亲合力创办了白沙中学,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不求回报。

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除了重教兴学,对黄旭华影响至深的还有父母亲的一颗爱国为民之心。据黄旭华的六弟黄绍赞回忆,1941年老家发生了一个“红楼”事件,一支在当地休整的抗日部队因汉奸出卖而遭日本鬼子伏击。当时是父亲和其他医生偷偷抢救了20多个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那时我年纪很小,但是一直到现在我都难忘”,时至今日,黄绍赞仍清楚地记得,一个手臂被打穿的伤员躲在他们家养伤的情景。母亲同样悬壶济世,乐施好善。

上一篇:92岁院士演讲,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      下一篇:朱小丹会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