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的足迹
——文化之旅海丰行采风手记
·王万然
2015年4月12日,天公作美,雨下了两三天就停了,好像是专门为作家采风网开一面。我跟海丰县委宣传部谢立群副部长说,择日不如撞日,今后除了台风及暴雨预报外,定下来的日子就不要担心天气,因为我们这里阵雨比较多。由汕尾日报社和海丰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之旅海丰采风活动由陈宝荣、许宇航充当导游,他们身强力壮,经常到处钻山洞、访旧屋,对海陆丰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第一站直指梅陇镇马福兰村丘东平故居。
丘东平烈士的名字在三十五年前我就听过。当时,我哥高中同班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学兄的蔡谦回到碣石,介绍他读到丘东平是海丰人,尤其是专家对他究竟是被日寇子弹打中还是他命令通讯员帮他完成自杀的牺牲细节有争议,便向学校申请到海丰调研。海丰文化馆很重视,派人协助他搜索资料,去梅陇采访。蔡谦兄关于丘东平的论文于1982年发表于《新文学论丛》。一个师专生能在《新文学论丛》发表作品,那是很不简单的,杂志社领导专门写信向汕头地委领导推荐了韩山师专学生蔡谦。2010年6月22日,广东省作协、中国社科院文学文化所及海丰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纪念丘东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向研讨会倡议人蔡运桂教授、许翼心教授推荐《汕头特区晚报》总编辑蔡谦出席。研讨会前,我根据丘东平作品《梅岭之春》《将军的故事》《两个靖江青年》《截击》《茅山下》《白马的骑者》《通讯员》《沉郁的梅冷城》《暴风雨的一天》《红花地之守御》《第七连》题目,凑了一首打油诗《丘东平诞辰百年之际集其篇目怀之》:“梅岭之春抗战艰,将军三绝著先鞭。青年截击茅山下,白马驰呼通讯员。沉郁城中歼敌寇,暴风雨里浴硝烟。丹心碧血红花地,铁笔军魂第七连。”诗中将军三绝指陈毅写的《梅岭三章》,丘东平当过陈毅的秘书。
丘东平1931年发表了纪实小说《梅岭之春》、1932年起又发表了《通讯员》《一二八抗日战争的回忆》等一系列小说。如果说夏衍的《包身工》是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那么,丘东平就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鼻祖。丘东平是江苏盐城家喻户晓的烈士。1941年7月24日拂晓,丘东平作为鲁艺华东分院教导主任、刘少奇的得力助手,为掩护师生突围,在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牺牲,当地就有了东平村、东平中学、东平桥。一个作家的名字被命名为地名和校名,在当代史上可能绝无仅有。
丘东平故居是海陆丰传统的三间二伸手建筑,不过在门楼多建了一排房子,比普通的多了两间。在门口大町,有个老人指着左边后面说,这铁皮厝的才是丘东平的,解放后他老婆就在这住,这故居是他两个哥哥住的。按照老者所指,丘东平故居两间都是泥砖墙,一间上面有崭新铁皮,可能有人在用,另一间已经坍塌。
第二站是联安镇白町村。宝荣说,白町原来叫白丁,往来无白丁,我们现在就来白丁了。陈炯明故居与左右民居联成一排,前面是大町,从町上的地基可以看出,前面应该有一排旧房子,拆掉了。陈炯明是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不少研究孙中山的学者现在转向研究陈炯明,因为关于陈炯明的史料齐全,每翻开一页,便有新的陈炯明出现,耐人寻味。几年前,我们这里在保护陈炯明文物方面“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惠州市却公开打造“惠州客家名人”陈炯明,修复陈炯明墓,还建了陈炯明与辛亥革命史迹陈列室。目前海丰县也重视陈炯明文物保护,修葺了陈炯明故居和都督府,民间团体年年都去惠州祭拜陈炯明。
陈炯明墓位于惠州市区紫薇山。1987年,我还在惠阳地区教育处工作,与几位好友去正在兴建的惠州烈士陵园游玩,好友指着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山头说,听说陈炯明墓就在那边。当时的陈炯明,在我心目中还是反面角色,不过他是海丰人,海陆一家亲,便走去看看。穿过小坝,一座高大的墓碑耸立眼前,墓碑外面是个小亭子,碑文刻的是“陈竞存先生墓/章炳麟题”,估计陈竞存就是陈炯明了。虽然周围有农房,也种了农作物,但我还是感到吃惊。第一个吃惊没见过这么大的坟墓,第二个是陈炯明作为一个两党都不认可的反面人物,为什么能在惠州建这么大的坟墓,并且连在文革都没有受到大的破坏?
后来才慢慢明白,陈炯明是被抹黑了。读了叶曙明长篇小说《共和将军》后,大体了解了真相。陈炯明的一生跌宕起伏:秀才,组建同盟会,组织革命暗杀团,策划东江起义,参加讨袁运动,省议员,定威将军,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陆军上将。下野后组建中国致公党并出任总理。他力主禁赌禁毒,推广民主政治,还权于民,兴办现代化教育,公派优秀学子留学等等。为官清廉,有“一生不置私产,不贪污,不受贿,不二色”的政声美誉,去世时“陈氏家无长物,穷极,借用为其母预备的寿材,始得以入殓。”孙虽认为陈叛己,但也坦言陈“能文能武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骁勇善战。”1925年,孙中山在京逝世,下野的陈炯明以对联一副挽之:“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香港《工商日报》评价说:“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因此,就不难明白国民党不少政要为什么会把他埋葬在惠州紫薇山。2010年元月,民间团体在海丰青年公园召开陈炯明学术研讨会,其真实面纱终于掀开了一角。我当时写了一首七律:“日照龙津水渐温,百花吐艳竞存论。当年若噤孙难辨,今日争鸣公可陈。群蚁附膻终造假,清风拨雾力求真。孤山遥望魂归处,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年10月,我再次参观了位于海城的陈炯明都督府,写了一首《被保鲜的都督府》:“油漆黄黄,把都督府密密包裹/故乡的秋风轻轻呼唤着/害怕你永远地沉睡下去//历史像树梢摇摆不定/但没人敢揭开你的面纱/因为你不是流氓//都督府被继续保鲜着/人品是最好的保鲜膜”。历史的面纱,需要有识之士去揭开。
出了白町村,驱车穿过联安围湿地,除了一两只水鸟在飞翔外,窗外空荡荡,宇航说,冬天鸟就多。对啊,候鸟冬天南飞,现在快夏天了,它们往北去了。
到了海汕公路,拐向道山塔。来往汕尾至海丰的人每次都会看到道山塔,但是,能上去的却没有几个。我们穿过道山村,沿着堆满树叶的小路上山,由于雨后,小飞虫漫山遍野。道山原来是个小岛,也是海城的出海口,相传清朝海盗刘香就驻扎在这里,所以叫盗山。道山塔也叫“谢道山塔”,也称“文笔塔”或“水口塔”,为七层八角阁楼式空心塔,原来每层均用木板平铺,顶部置一生铁葫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笔交叉。该塔遭雷击后现已剩下一小半截底部在山顶上。到了塔门,里面已经积满了泥土,留下一个小口,几个健硕的男女作家爬上去,我看到口太小了,又有几十个人要上,就后退下山。有人说没进去会很遗憾,我说留点遗憾吧,反正很近,今后有机会的。 山脚茂密的树丛杂草中,露出了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的水泥圆盘,插着几根大管。干什么用的,副总编辑黄维明说,可能是水塔吧。一个村的水塔要这么大?说是粮仓,又不对,粮仓顶不是平的。往下,有一间倒塌的房子,墙壁被树缠绕。大门还没倒,有四根圆柱顶着,好像是过去的大队部。到了村子问村民,答是生产队。而大圆盘是县建的水塔,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停了。问为什么叫“谢道山塔”,村民也不知道,但强调读音(河洛话)不是姓谢的谢,而是感谢的谢。
下午去莲花山鸡鸣寺,途经顾莲峙村。今年开始启动的海丰县海城镇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计划两年投入6亿多元,把莲花片五村打造成为集宜居、产业、旅游、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并辐射带动周边54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这五村是:“梅园”顾莲峙村、“桃园”田畔村、“荔园”柑洲坑村、“松园”建祖村、“茶园”温厝村。宇航介绍,顾莲树村原名苦楝树村,因“苦”字不好听,才改了名。而苦楝树村的人姓甘,那就更有趣了。下车后有个招牌指向古村遗址,我一抬脚就往古村走,只见左一道墙,右一道墙,左鹅卵石,右鹅卵石,脚下也是鹅卵石,这么多鹅卵石哪里来?墙壁整齐有序,只是没有屋顶,有些已经倒下。旧屋里杂草丛生,树叶遍地,虽然残破,但正是因为残破,才谋杀了所有作家的“胶卷”,相机、手机拍照忙个不停。出了古村,一阵流水声哗啦啦地,走近一看,水沟上面覆盖了绿色植物,声音从叶下发出。往前是一段溪流,有个近十米宽的积水潭。有人指着对面山崖说,在那里可以跳水,水很深。总编辑李振威说他来这里游泳过几次。上节河道很浅,有一堆堆的鹅卵石,好像是人工堆砌的。潭畔有小房子,可能是给人换衣服的,旁边是水泥地。我对振威说,如果整个村庄都铺上鹅卵石,那就更有特色。
大家一路走一路在搜寻苦楝树,由于树木很高,不少人把大樟树误认为苦楝树。这时高高的苦楝树已经开花,一串串,浅紫色。穿行梅林中,地下梅子像黄绿色的翡翠,引来好奇的作家不顾斯文捡拾。过了梅林,一条小溪,一座小桥,一块大空地展现面前,三棵大榕树呈三角形。靠近新村的一棵最奇特,树根为分两边生长,空地形成直角。原来,榕树长在一间房子边,树根沿墙两面伸出,房子倒了,就保留了直角。树根之间留下小“窗口”,身上长满青苔和小植物。大家非常开心地摆姿势留影。
青山绿水,梅林青葱,榕树苍劲,顾莲峙村与苦楝树村新旧两个村落鲜明对比,反映了新农村建设苦尽甘来。有人感叹能在这里买块地建房子多好。
去了鸡鸣寺后,我们返回参观澎湃故居、得趣书室,红宫、红场,继续追寻农运领袖彭湃烈士的英雄足迹。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创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无人不晓。尤其是徐向前元帅的《奔向海陆丰》,让广大青少年铭记了海陆丰和彭湃一段辉煌的历史。不少作家以前写过不少篇关于彭湃的诗文,我相信,通过今日采风,一定有新的感悟,能写出更新更深更美的篇章。像我,就发现了两个“秘密”。第一,六人农会的塑像安放在水池中央,可以防止人为破坏。第二,彭湃故居的老式眠床与丘东平故居的一样,里外两个架,蚊帐放在夹层,与我家的眠床不同。问了旁边几个文友,海丰文友的说海丰都一样,而陆丰文友说陆丰只有一个架子,和我家一样,蚊帐从顶部放下来,包住了整张床,蚊子容易进去,还是海丰的眠床科学。
从红场门口走路经过中山西路即幼石街,前往马思聪故居,想不到铁将军把关。正当离开的时候,里面有人开门了。进去一看,天井里的古井已经变得很陌生,我们以前来过的人都觉得连井边的房子都不像了。2010年10月,我们几个文友来观光,大家都有作品,我写的是《马思聪故居的古井》:“鹅卵石不知疲倦/一个顶着一个/岁月越顶越高/沧桑被思乡曲拉醒/青苔,梁祝般斑斓//我探下头照看自己的影子/遮住了一角蓝天/你却从蓝天中伸出一张脸/笑得井水一脸皱纹/”。可现在,井头围起来修得很现代,加了不锈钢井盖,再也没有历史感了。
马思聪也是我们汕尾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2012年5月7日马思聪诞辰100周年,汕尾市科技文化中心改名为马思聪艺术中心,我也写了首七律纪念这位著名音乐大师:“幼石斑斓色彩浓,父为将帅子神童。龙津晚曲古榕翠,塞纳余晖新韵红。文革逃亡何叛国?思乡遗梦逐飞蓬。魂归汉地白云瑞,天上琴音海陆丰。”去年10月,省文化厅与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了广东省“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对推动小提琴艺术事业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发展功不可没。
海丰人才辈出,在文天祥公园有许多名人塑像,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英雄豪杰。宇航叫大家重点注意的是丘东平塑像:原来,横放在大腿上的步枪两头被人偷锯了。宇航幽默地说:“丘东平是陈毅的秘书,又是鲁艺教导主任,拿手枪,怎么会拿步枪呢?”想想也是,这也是天意吧!塑像中唯一一个农民打扮的手拿烟杆,昂首阔步。看了简介,原来是彭湃的得力助手、中央委员杨其珊,祖籍陆丰新田(现属陆河),是武林高手,在洗澡时被警卫开枪暗杀,牺牲于碣石溪。罗惠香走来问:“杨其珊?是不是我那个老乡?”我问:“你是新田的?”她答是。碣石溪(激石溪)不是在新田么?在方饭亭,宇航重点介绍这里有三个状元,一个是石像的主人公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大家知道的;另一个是题写对联的林大钦,潮州的;第三个就是建亭子的江西老表,状元罗洪先。我创作《汕尾诗话》时查过罗洪先,他还是个地理大师,来海丰帮助编写县志。
海丰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一天行程是无法解决追寻之渴的,但,我们有的是时间。